空間論道 · 城市雙修與雙興 智庫論壇 | 2018.07.18
2018年7月17日下午,由華夏幸福城市規劃研究院主辦的華夏幸福智庫論壇第6期——空間論道·城市雙修與雙興在城市空間圖書館舉行。

最新一本道超级模特儿本次論壇由華夏幸福城市規劃研究院院長蔡震先生主持。論壇特別邀請了北京大學景觀與建筑學院李迪華副教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更新所范嗣斌副所長以及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研究生部主任韓濤副教授三位專家,與來自華夏幸福旗下產業研究院、未來城市研究院、城市規劃研究三大智庫和城市空間的5位技術科研骨干,共同就城市雙修的內涵、城市雙興的定義以及如何從市場視角切入讓城市雙修項目落地實施等話題,與現場一百余位來賓展開了廣泛的交流與探討。

李迪華先生《“人民生活更美好城市”建設若干基本問題》的報告,基于自身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與大家探討了六個問題:第一,城市雙修修的是什么;第二,中國的盲道為什么是彎的;第三,為什么我們的城市有那么多的隔離設施;第四,為什么中國的城市不能夠有農貿市場,不能夠擺地攤;第五,為什么我們的城市必須到處都是綠地;第六,城市雙興興的是什么?并以此為線索,啟發大家城市雙修與雙興應該如何在“存量規劃”背景下對城市進行改造與提升。

最新一本道超级模特儿范嗣斌先生在報告《“雙修”,讓城市更美好!——城市雙修的理念認識和試點實踐》中,基于試點城市三亞市城市雙修的案例,通過梳理政策背景與城市發展階段的認識,從政策、規劃、設計、實施等多個維度介紹三亞城市雙修的階段性成果,并與大家分享了五點體會思考:①政府統籌,部門協作;②規劃引領,設計支撐;③系統思維,綜合效益;④法規制度,長效保障;⑤社會動員,市民覺悟。

韓濤先生的《重塑共同體的形式:文化工人與城鄉空間更新》通過對多種現代性理論思潮的梳理,以及對文化工人這一群體的剖析,并結合對中國油畫院這一共同體關系十年物化成的空間實踐的思考,總結了三個結論:第一,重回共同體生活是可能的,但不是大規模的;第二,工廠與聚落同時性回歸;第三,社會關系空間化,而空間并非社會的容器。

來自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的陳雪琴女士做了《產業足跡——都市圈產業更與空間聯動》的報告,側重于大城市內部產業與用地的更新聯動的研究,通過對城市發展實況的梳理總結產業更新時序,基于都市圈理論與大量國際案例發現產業分布規律,并通過深圳城市更新與中車集團產業更新的實例探討了工業用地更新的具體操作模式。

最新一本道超级模特儿城市空間副總規劃師、深圳公司副總經理由加先生在《深圳市城市更新歷程回顧與展望》的匯報中,選擇率先進入存量發展階段的深圳市為研究對象,基于城市有機更新理論和相關政策法規,詳細介紹了法定規劃的功能改變、綜合整治、拆除重建三大城市更新類型的多個實例,以及在此基礎上靈活精準的趣更新、藍更新、綠更新、微更新、街更新等。

最新一本道超级模特儿城市空間副院長、北京公司總經理孫旭東先生的報告《去產能,增動能——勝芳產業新城雙修雙興實踐》基于勝芳的規劃實踐,以去產能增動能的思路,探討小城鎮如何通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規劃編制,達到文化復興、產業振興的多贏局面;并提出城市雙修政策的適應性、城市雙修模式創新、企業主導的城市雙修的特點等問題,發人深省。

最新一本道超级模特儿城市空間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劉亞霏先生的報告《城市雙修PPP模式與布局研究》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探討目前城市雙修的模式及相關案例,并以財政部PPP項目庫中9大雙修類業務項目所在城市為研究對象,進行評價計算,通過政策引導、城市發展、市場需求三要素的疊合,發掘開展城市雙修項目的潛力城市與區域,并提出了一廊一帶一區的布局結構。

華夏幸福城市規劃研究院云數據實驗室主任、智慧城市首席專家王鵬先生題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支持的城市存量規劃方法與實踐》的報告從大數據揭秘城市空間結構及功能分布、大數據與AI識別城市空間行為模式、大數據助力城市人性化與精細化發展的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展現了大數據分析手段在存量規劃中的作用,并對數據類型和具體實踐作了詳細闡述,展望了數據主動的城市多維實時精細化體檢的新時代。
四個多小時的智慧分享讓大家對城市雙修和雙興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也對華夏幸福結合城市雙修工作進行未來布局有了更多的思考。